世強
自動化系統

愈演愈烈!掃描全球芯片競爭中的“逆全球化”浪潮

轉載 :  zaoche168.com   2023年04月10日

編前:當下,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芯片競賽愈演愈烈。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國家,為扶持本土制造業,頻繁出臺歧視性產業政策,使得芯片領域“逆全球化”之風勁吹。

330日,韓國國會批準《稅收特例管制法》修正案,通過給半導體企業減稅來刺激投資,從而促進該國半導體產業擴張;331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宣布,將限制23種芯片制造設備的出口;同日,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針對在美設廠的半導體企業補貼開放申請,但因部分條款過于苛刻引發諸多質疑。

在這場舉世矚目的“芯片大戰”中,智能汽車是最為關鍵的戰場之一。在“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是下半場”的產業變革浪潮中,汽車行業對芯片,尤其是自動駕駛和智能車機芯片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而新能源汽車所需芯片也遠高于燃油車。始于2020年下半年的“缺芯潮”,在2021年大范圍波及汽車行業,雖在2022年逐步得到緩解,但至今并未完全消除。隨著汽車智能化程度不斷提升,芯片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車企乃至行業的“命門”。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國家和地區將半導體產業發展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且保護主義色彩日漸濃厚,自由貿易及全球化受創。


01 美國:芯片補貼拿得“燙手”

最近,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的具體細則剛發布,就在國際上鬧得沸沸揚揚,引起諸多芯片巨頭的強烈不滿。

根據法案的內容,美國將拿出527億美元的補貼以及240億美元的稅收優惠,吸引全球半導體廠商赴美建廠,以提振美國半導體制造業。這一舉措還是很有效的,年初就有外媒報道稱,美國政府通過巨額補貼,已經吸引到了全球2000億美元的投資。據悉,相關補貼已于331日開放申請,但美國商務部擬定的補貼細則卻給半導體廠商們“當頭一棒”。因為芯片巨頭們發現,要想拿到美國的補貼實在太難了,不少企業甚至有意放棄。

美國商務部網站顯示,《芯片與科學法案》增加了所謂的“國家安全護欄條款”:如果半導體企業接受美國補貼,那么其在“受關注國家”(中國和俄羅斯等)的投資和產能提升將會受到限制,不能將先進芯片產能提升5%以上,也不能將傳統芯片產能提升10%以上,且限制周期長達10年,聯合研究及技術許可也受到限制。此外,美國政府還向半導體企業索要核心商業機密,包括芯片廠產能、產能利用率,以及芯片良率(合格率)和首年投產售價、預期現金流等;如果工廠收入和獲利遠高于預期,必須返還一部分利潤。這些要求馬上引發軒然大波。

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這對臺積電、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在中國擁有大量業務的芯片巨頭來說尤為棘手。各大廠商也紛紛表達不滿。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日前表示,該法案部分條款過于苛刻,臺積電方面“無法接受”,還需要與美方溝通;韓國政府近日表示,對于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韓國企業來說,美國的芯片補貼標準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三星電子認為,美國芯片補貼新規容易讓其在華產能受限;SK海力士首席執行官樸正浩則表示,將更審慎地考慮是否要向美國政府申請補貼。

對于美國車企來說,它們最初的訴求是希望政府出臺政策,吸引各大半導體廠商在美建廠。就在去年89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芯片法案的前一天,通用、福特以及美國半導體廠商還專門舉行了閉門峰會,討論汽車行業缺芯的問題。AutoForecast Solutions咨詢公司的數據顯示,由于芯片短缺,2022年全球汽車減產450萬輛,通用汽車和福特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此外,根據另一家咨詢公司DIGITIMES Research前不久發布的最新調查,雖然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來車用芯片短缺現象開始改善,但汽車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和微控制單元(MCU)仍供不應求。其中,在新能源汽車與太陽能光伏兩大主流應用需求大增下,近期業界不時傳出IGBT缺貨、漲價的消息。供給方面,廠商擴產較為緩慢,英飛凌德國新廠需到2026年才能正式量產,安森美2023年的計劃產量訂單已全部售罄。

對于在美國當地設有工廠的車企而言,全球知名半導體廠商的涌入將使其“近水樓臺先得月”,但美方所謂的“護欄”是徹頭徹尾的科技封鎖和保護主義行徑。業內專家表示,美國這樣的限制規定會使得芯片大廠審慎考慮,它們可以選擇不申請美國政府的半導體補貼,以避免受限太多,以及公司營運與客戶機密遭美國政府外流給對手。


02 歐盟:重金招攬芯片大廠

近日,據路透社報道,知情人士透露,歐盟成員國和歐洲議會或于4月中旬就《歐洲芯片法案》達成協議。

根據歐盟委員會去年2月公布的《歐洲芯片法案》,到2030年,歐盟擬動用超過430億歐元的公共和私有資金,支持芯片生產、試點項目和初創企業,最重要的是建設大型芯片制造工廠。該法案的內容還包括監測歐盟產芯片出口機制,可在危機時期控制芯片出口。

對于制定這項法案的初衷,歐盟委員會去年曾在一份官方聲明中表示:“全球半導體短缺,迫使汽車、醫療器械等多個行業的工廠關閉。例如,在汽車領域,一些成員國的產量在2021年下降了1/3。這清晰地顯示了,在復雜的地緣政治背景下,半導體價值鏈在全球極端依賴非常少數的參與者。不過,這也同時說明了半導體對整個歐洲工業的重要性?!睔W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當時也表態稱:“鑒于《歐洲芯片法案》已經公布,ACEA敦促歐盟減少對海外供應商的依賴,以避免未來歐洲戰略性產業受到類似傷害?!?/FONT>

歐盟希望通過這項法案,提振歐洲芯片產業,降低對美國和亞洲企業的依賴,并助力歐洲經濟的數字化和綠色轉型。歐盟計劃大幅提升在全球的芯片生產份額,從目前的10%提升至2030年的20%,從而滿足自身和全球市場的需求。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與美國一樣,歐盟也在積極招攬半導體廠商,以巨額補貼吸引其到歐洲投資建設大型芯片工廠。英特爾就是典型的例子。根據協議,英特爾將在德國東部城市馬格德堡建設大型芯片工廠,為此可獲得68億歐元政府補貼。不過,之后由于能源危機導致s成本上升,英特爾推遲了建廠計劃,并向德國政府尋求再追加40~50億歐元補貼;意法半導體和格芯去年也宣布,將在法國合建芯片工廠,為此將獲得法國政府提供的補貼;據悉,臺積電已選定在德國德累斯頓設廠,預計2025年投產,以應對歐洲當地對成熟特殊制程的強勁需求。

另外,德國汽車零部件巨頭博世也開始在半導體領域發力。20216月,博世的德累斯頓圓晶廠落成投產;20227月,博世宣布,到2026年將在半導體領域投資30億歐元,以幫助解決全球芯片短缺危機。這筆投資將用于增設測試中心、研發新型芯片,以及在德國擴充芯片產能等。

當前,《歐洲芯片法案》的立法進程正在推進中,其內容對外公布后,經過近一年的討論,今年1月下旬,歐洲議會產業暨能源委員會表決通過《歐洲芯片法案》草案及議會各黨團提出的修正案。之后,歐洲議會與歐盟理事會,也就是成員國代表們展開協商,兩機構取得共識后將正式完成立法。


03 日本:試圖重拾昔日輝煌

43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宣布,日本政府計劃加大投資力度,到2030年將該國半導體及相關零部件、材料企業的總銷售額提升至15萬億日元(約合1143億美元)。為此,日本經濟產業省指出,官方與民間有必要在今后10年追加10萬億日元規模投資。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的數據,明年日本預計將在晶圓廠設備上投入70億美元,較今年增長82%,增幅位居全球之首。

據了解,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是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領頭羊”,曾獨占全球半導體行業約50%的份額,后來在美國的打壓下逐漸衰落。多年來,日本在半導體領域投資不足,市場份額也被美國、韓國等競爭對手搶走,降至目前的約10%。疫情期間,芯片短缺擾亂了包括汽車在內的全球制造業,也讓各國重新意識到了半導體芯片的重要性。日本于2021年將重振半導體產業列為國家項目,希望重拾昔日輝煌。為此,日本在研發和制造領域加大了投入力度。

202211月,在日本政府的主導下,豐田、電裝、索尼、日本電報電話公司(NTT)、日本電氣(NEC)、軟銀、鎧俠、三菱UFJ銀行合資成立了Rapidus先進制程芯片公司,并與美國IBM等公司合作,目標是2027年在日本量產2納米以下芯片。為此Rapidus得到了日本政府700億日元的補貼。與此同時,日本聯合美國建立了LSTC先進半導體研發中心,與日本國內外的企業及研究機構展開合作,而相關研究成果將由Rapidus轉化為大規模生產。從當前規劃來看,日本希望通過日美合作,獲取新一代半導體技術,并在日本國內實現量產。

此外,日本還積極招攬半導體廠商在日本建廠。例如,臺積電正在日本熊本縣建立一座芯片工廠,計劃2024年投產,屆時將向索尼、電裝等供應芯片,日本政府為此提供了約4000億日元補貼。日本還向鎧俠、西部數據公司、美光科技等提供補貼,用于其在日本的芯片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臺積電位于日本熊本縣的工廠,索尼和電裝也有入股。電裝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有馬浩二表示:“隨著自動駕駛和電動化等移動出行相關技術的發展,半導體對于汽車行業越來越重要。通過這一伙伴關系,我們將為中長期半導體的穩定供應乃至汽車行業的發展做出貢獻?!彪娧b是豐田的主要供應商,而豐田日本工廠此前因芯片短缺而多次減產。

331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宣布,將修改法規,限制23種高端半導體制造設備的出口。目前,修改后的法規已開始公開征集意見,預計將于7月開始實施。不難看出,日本政府此舉是在“效仿”美國。雖然該決定的相關文件并沒有提及中國或者任何一個國家,但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也是日本半導體制造設備的最大出口目的地。有專家指出,日本自身市場有限,一旦實施出口限制,失去中國市場的支撐,它很難找到替代者。


04 韓國:稅收最高減免35%

作為芯片巨頭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的大本營,韓國自然不愿眼睜睜看著這些半導體廠商的投資外流,也出臺政策鼓勵芯片制造回流。330日,韓國國會全體會議表決通過《稅收特例管制法》修正案,如果企業在半導體等國家戰略產業進行設備投資,稅收減免額度可進一步提升。大型企業及中堅企業的稅收減免從目前的8%提高到15%,而中小型企業的稅收減免從目前的16%提高到25%。針對較最近3年的年均投資額多出的部分,將給予10%的抵稅優惠,期限截至今年年底。這樣一來,大企業和中小企業有望分別最高享受25%35%的抵稅優惠。另外,除了設備投資外,對于技術的投資也將得到更高水平的稅費抵免。

“與美國等半導體強國相比,韓國給出的可能是世界最高水平的稅收政策支持?!表n國企劃財政部指出。減稅舉措有望促進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半導體廠商在韓國本土的投資。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半導體外,蓄電池、疫苗、顯示器、氫能、電動汽車、自動駕駛等也作為韓國國家戰略技術被明文寫入《稅收特例管制法》。韓國政府希望通過增加稅收優惠和支持,來提高包括芯片、顯示器和電池在內的高科技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就在今年3月中旬,韓國政府宣布,到2026年,韓國將向半導體、電池、機器人、電動汽車、生物技術等領域投資550萬億韓元(約合 4167億美元),其中就包括打造“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基地”。對此,韓國半導體“領頭羊”三星電子顯得義不容辭。就在韓國政府公布該計劃的當天,三星電子就表示,未來20年內將斥資300萬億韓元,推動韓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根據韓國工業部的一份聲明,三星電子將在韓國國內新建5座芯片工廠,而這將吸引多達150家材料、零部件和設備制造商、集成電路廠商和半導體研發機構進駐。

據了解,作為韓國經濟的支柱之一,半導體通常占到韓國出口的20%,但近幾個月以來卻面臨著需求下滑、庫存增加、競爭加劇等困境。韓國統計廳33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韓國半導體產量環比下降17.1%,同比下降41.8%;當月汽車產量也出現環比下降。另外,2月韓國半導體出口額為60億美元,同比大跌42.5%。在這種情況下,韓國希望通過大規模投資和政府激勵措施,保持其在全球半導體領域的領先地位。

標簽:芯片 我要反饋 
精品中文字幕制服一区|天天做日日做天天添天天欢公交车|9999永久免费精品视频|国产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AAAAA级毛卡片在线 欧美亚洲诱人在线17P 欧美老妇乱子BBBBBBBW 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 真实国产普通话对子子伦视频 欧美老熟妇欲乱高清视 2021国产三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