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工減速機軸齒過程中,發現減速機軸齒存在孔洞缺陷,通過宏觀檢查、化學成分分析、金相檢驗及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等方法,對減速機軸齒缺陷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1 序言
某公司在加工減速機軸齒過程中,發現一減速機軸齒存在孔洞缺陷,軸齒材料為16MnCrS5+H,加工工藝為:鋸切下料→車削→滾齒→銑削端部(自動一次成形)等。本文通過宏觀檢查、化學成分分析、金相檢驗及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等方法,確定軸齒缺陷產生的原因,以便后續有針對性地采取改進措施。
2 宏觀檢查
目視觀察減速機軸齒存在孔洞缺陷,缺陷宏觀形貌如圖1所示,該缺陷距離端部30~40mm,長×寬×深約為9mm×5mm×5mm,底部呈錐形并有一定傾角,內壁光滑。
a)整體
b)橫向切開后
圖1 減速機軸齒缺陷形貌
3 失效分析
3.1 化學成分分析
軸齒材料16MnCrS5+H,在缺陷樣品上取樣進行光譜檢驗,該材料化學成分標準要求和軸齒的化學成分分析見表1,結果符合要求。
表1 化學成分分析(質量分數) ?。?/FONT>%)
3.2 金相檢驗
取圖1a中白線所示位置的橫截面為金相面進行檢驗,缺陷位置存在異常貝氏體組織,寬度約為1.5mm,如圖2所示;缺陷表面存在一處異物鑲嵌,經4%硝酸酒精試劑腐蝕后異物未被腐蝕,周圍基體組織為貝氏體,如圖3、圖4所示;正?;w和正常軸齒尖部組織均為鐵素體+珠光體[1],如圖5所示。
圖2 缺陷位置金相組織(200×)
a)形貌 b)金相組織
圖3 缺陷邊緣鑲嵌物形貌和金相組織(200×)
圖4 缺陷邊緣至基體過渡區金相組織(200×)
a)正?;w b)正常軸齒尖部
圖5 正?;w和正常軸齒尖部金相組織(200×)
將樣品向缺陷底部進行解剖分析,缺陷周邊有異常貝氏體組織,缺陷內沿異常組織較深,約為2.5mm,缺陷外沿約1mm,缺陷內沿一側存在異物附著,且存在一個約0.1mm的凸起,內有附著物,缺陷周圍組織未發現脫碳,如圖6所示;正?;w組織為鐵素體+珠光體,如圖7所示。
a)形貌 b)金相組織1
c)金相組織2 d)金相組織3
圖6 解剖分析缺陷位置形貌和金相組織(200×)
圖7 正?;w組織(200×)
3.3 SEM掃描電子顯微鏡形貌分析
對鑲嵌異物及缺陷周邊進行SEM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缺陷底部整體形貌如圖8a所示,缺陷底部存在大量微裂紋,由淺往深延展至底部翹皮部位,如圖8b和圖8c所示。
a)整體
b)局部1 c)局部2
圖8 SEM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缺陷底部形貌
如圖9所示,對鑲嵌異物及缺陷周邊進行能譜檢驗,缺陷內沿附著物及缺陷底部為氧化鐵;缺陷底部存在異物殘留,尺寸約0.47mm;異物組織與樣品基體組織有明顯不同,見表2。
a)邊緣
b)底部鑲嵌物
圖9 缺陷邊緣和底部鑲嵌物形貌
表2 鑲嵌物能譜分析結果(質量分數) ?。?/FONT>%)
對疑似刀具進行SEM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成分基本與鑲嵌物一致,見表3?,F場跟蹤減速機軸齒加工工藝,發現加工過程中所使用的刀具與缺陷相似[2,3],如圖10所示。
表3 刀具能譜分析結果(質量分數) ?。?/FONT>%)
a)外觀
b)形貌
圖10 刀具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減速機軸齒缺陷表面和內部均殘余少量異物嵌入,與樣品基體成分明顯不同,周邊組織為貝氏體,凹坑周邊無明顯脫碳,內側內沿有一層氧化鐵附著,缺陷底部存在大量微裂紋,由淺往深延展至底部翹皮部位。
在進行現場加工工藝跟蹤時發現,有一款刀具形貌跟用戶缺陷位置接近,且刀具成分與缺陷處鑲嵌物成分一致,可確定鑲嵌物為刀具鑲嵌至材料所致,可能為機械加工數控設備刀具行程中出現異常所導致。
金屬零件在加工時,由于刀具材料、形狀、幾何角度及切削參數等因素影響,會導致被加工零件產生切削變形等缺陷。依據宏觀形貌、高倍組織以及能譜檢驗結果,并結合減速機軸齒加工工藝跟蹤情況,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措施,關注機加工刀具運行異常情況,關注刀具質量,避免因加工工藝影響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炯輝,林德成. 金屬材料金相圖譜:上冊[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2] 王坤. 減速機在制造過程中常見問題分析[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3):51.
[3] 孫智,江利,應鵬展. 失效分析——基礎與應用[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本文發表于《金屬加工(冷加工)》2023年第1期第112~114頁,作者:石家莊鋼鐵有限責任公司 周惠芳、李寧、金一晨、秦曉光、邸帆、趙金銘,原標題:《減速機軸齒失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