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壓縮空氣吹凈氣缸體的金屬屑和污垢,再用潔布擦凈氣缸鏡面,然后按照氣缸直徑的分組代號來選配同尺寸同分組代號的活塞。
如果氣缸磨損,其直徑超過毫米,則將氣缸體放在搪缸機上進行搪削,搪成氣缸直徑為~毫米,上端還搪削有高~毫米、直徑為~毫米的止口。然后進行鑲裝氣缸套,但鑲裝氣缸套的氣缸壁厚度應不小于8毫米。
氣缸套筒須經過3~4公斤/厘米2的水壓試驗,應無滲漏水的才允許裝入氣缸內。鑲裝時,應按1-3-5-2-4-6的次序進行,這樣,可以減少i氣缸的變形。氣缸套筒端面應與氣缸體上端面齊平,氣缸與氣缸套筒的壓配合為過盈~毫米。
氣缸套筒鑲入氣缸體后,應放在搪缸機上搪削,然后再用珩磨機珩磨到所需尺寸。
(2)氣缸與活塞的選配間隙為~毫米。測量其間的間隙應在室溫為15~25°C時進行。將活塞倒裝入氣缸內,在氣缸壁與裙部沒有膨脹槽一邊的活塞面之間,以寬度為13毫米、厚度為毫米及長度不小于200毫米的厚薄規,用~公斤的拉力,能把放在氣缸與活塞之間的厚薄規輕輕拉出為度。
(3)在選配號的活塞頂上打以氣缸的次序號(從氣缸體前端為第一缸),然后放在清潔的盛器內,準備裝配用。
(4)用壓縮空氣吹凈氣門導管及氣門座處的金屬屑和污垢,再用潔布擦凈,把氣缸體放在氣門座研磨機上,用45°成形砂輪磨削進氣門座和排氣門座。
如果進氣門座和排氣門座的工作錐面寬度大于2毫米時,則須用75°和15°的鉸刀修鉸,使減小氣門座工作錐面寬度。
(5)按照氣門導管孔來選配進氣門和排氣門。氣門導管孔與進氣門桿的配合間隙為~7毫米。氣門導管孔與排氣門桿的配合間隙為~毫米。
(6)在選配好的進氣門和排氣門頭頂上打以次序號(從氣缸體前端為第一氣門)。
(7)在氣門工作錐面上涂以研磨劑(俗稱金剛砂),將氣門放在氣門座上進行研磨,使研磨后氣門與氣門座的工作錐面上有一條平畫面無光澤不間斷的表面,然后再用潔布蘸以汽油擦凈氣門與氣門座上的研磨劑,最后將氣門放在清潔的支架上,準備裝配用。
(8)將氣缸體倒轉90°,使氣門室向上,用壓縮空氣吹凈氣門室和氣門挺桿孔,以及凸輪軸襯套內的金屬屑和污垢,再用潔布擦凈。然后把氣缸體倒放,使氣缸體上端面向下。
(9)按照氣門挺桿孔來選配氣門挺桿,在氣門挺桿上涂以一層機油,放在氣門挺桿孔內,一般使氣門挺桿能以自重漸漸下落為合適。當放入氣門挺桿內時,并應轉動三個不同的位置,進行檢查氣門挺桿與氣門挺桿孔的配合情況,其間的配合間隙為~7毫米。
(10)按照裝在氣缸體上凸輪軸襯套孔來選配凸輪軸的軸頸,其間的配合間隙為~毫米。
(11)先將隔圈和推力墊圈套裝在凸輪軸軸頸上,用銅錘將半月鍵打入凸輪軸軸頸的鍵槽內,然后用沖頭將凸輪軸正時齒輪壓裝在凸輪軸軸頸上,其間的配合為過盈毫米至間隙為毫米。
(12)用壓縮空氣吹凈氣門導管孔內的污垢,將已選配好的氣門彈簧(即當氣門彈簧壓縮在44.5毫米長度時,其壓力為18.4~21.1公斤),連同彈簧座一起裝入氣缸體的氣門室彈簧座上。
(13)將氣缸體倒轉90°,使氣門室向上,在已選配研磨好的進氣門和排氣門上涂好石墨潤滑脂30%和車用機油70%的混合機,將氣門彈簧連彈簧座壓緊,之后,把涂好潤滑脂的氣門鎖片裝在氣門桿的槽內。
(14)用12毫米的14毫米扳手,以及厚度為毫米和毫米的厚薄規,調整進氣門桿和排氣門桿與氣門挺桿調整螺栓頭頂面之間的間隙。進氣門桿與氣門挺桿之間的間隙為~毫米,排氣門桿與氣門挺桿之間的間隙為~毫米。
調整氣門桿與氣門挺桿之間的間隙時,先轉動凸輪軸,使第一氣門在完全開啟的位置,然后調整二、四、五、六、十、和十二的氣門間隙。再轉動凸輪軸,使第十二氣門在完全開啟的位置,然后調整一、三、七、八、九、和十一的氣門間隙。
(15)在氣門彈簧上涂以少些機油,裝上氣門室襯墊和氣門室蓋,用14毫米扳手把帶有彈簧墊圈的四個螺栓旋緊在氣缸體上。
(16)用壓縮空氣吹凈氣缸體下曲軸箱和主軸承座上的金屬屑和污垢。按照曲軸主軸頸來選配曲軸主軸承。主軸頸與主軸承孔的配合間隙為~毫米。
檢查主軸承與曲軸軸頸的間隙方法,是在主軸承上涂以一層薄機油,并用厚毫米、寬13毫米、長21毫米的薄黃銅片,亦涂以一層薄機油后,將其橫放在主軸承蓋的內表面上,用19毫米扳手以12.5~13.6公斤.米的扭力矩,將一個主軸承蓋的緊固螺栓旋緊,其余三個主軸承蓋螺栓須旋松,然后用手扳動曲軸平衡塊來轉動曲軸。如果曲軸很緊而又均勻地慢慢轉動,則表明其間隙值是在~毫米范圍內。
另一種檢查主軸承與曲軸軸頸的間隙方法,是在主軸承上涂以一層薄機油后,將一個主軸承蓋的緊固螺栓旋緊(用12.5~13.6公斤.米的扭力矩),之后,用兩個手指推動曲軸平衡塊,使曲軸轉動。如果曲軸能慢慢地轉動,則其間隙是合適的。
(17)將曲軸后止推墊圈套裝在曲軸前軸頸上,有巴氏合金的一邊朝向曲軸軸頸凸緣,用手扳動曲軸平衡塊,使曲軸能自由轉動,然后按照主軸承上的次序,將帶有主軸承的主軸承蓋裝在曲軸主軸頸上,先用銅錘輕輕打下主軸承蓋,使其能與氣缸體下端面密合,再用19毫米扳手將緊固螺栓旋緊。
(18)用撬桿沿曲軸軸線將曲軸壓向氣缸體的后端面上,用厚薄規測量曲軸前止推墊圈與曲軸曲軸主軸頸凸緣之間的間隙,應在~毫米范圍內。
(19)用19毫米扳手將主軸承蓋螺栓旋下,取下主軸承蓋和曲軸總成,然后再裝上主軸承和主軸承蓋,再用19毫米扳手以12.5~13.6公斤.米的扭力矩旋緊緊固螺栓。
(20)按照曲軸的連桿軸頸來選配連桿軸承。在裝配時,要將奇數連桿安裝在曲軸的一、三和五連桿軸頸上,偶數連桿安裝在曲軸的二、四和六連桿軸頸上。并在安裝連桿軸承時,將連桿軸承上的凸口裝在連桿軸承座的凹槽內。連桿軸頸與連桿軸承間的配合間隙為~毫米。
(21)檢查連桿軸頸與連桿軸承間隙的方法,是用厚5毫米、寬13毫米、長21毫米的薄黃銅片,連同連桿軸承一起涂以一層薄機油,把黃銅片橫放在連桿蓋的軸承內表面上。
(22)將已選配好的同一氣缸上的活塞和連桿進行裝配,先按照連桿襯套孔來選配活塞銷,其配合間隙為~毫米。
檢查活塞銷和連桿襯套之間的間隙,是在室溫15~20°C進行。在活塞銷上涂以一層薄機油,用大拇指的力,可以將活塞銷徐徐壓入連桿襯套孔時,則表明其間隙值在~毫米范圍內。
(23)將活塞放在專用夾具內加熱到75~80°C(或將活塞加熱后放在專用夾具上),與已選配好的活塞銷和連桿壓裝在一起,并用手鉗在活塞銷座孔兩端裝上活塞銷鎖環。在安裝連桿時,應將大端處的噴油孔位于活塞裙膨脹槽相對的一邊。
(24)用19毫米扳手旋下主軸承緊固螺栓,取下主軸承蓋和主軸承,再用心棒將后主軸承的油封墊料壓裝在氣缸體后主軸承座與后主軸承蓋槽內。油封墊料須高出氣缸體下端面和軸承蓋端面0.7~1.3毫米。然后將已選配好的曲軸總成,裝在氣缸體的主軸承上片內,再安裝主軸承下片和主軸承蓋。最后用19毫米扳手以12.5~13.6公斤.米的扭力矩將緊固螺栓旋緊。
(25)用銅錘將前止推墊圈的定位銷打入氣缸體前端面及前主軸承蓋。
(26)將曲軸前軸承止推墊圈套裝在曲軸軸頸上,把有巴氏合金的一面,分別對向曲軸端面及正時齒輪,而后再用銅錘將半月鍵打入曲軸軸頸上的鍵槽內。再將止推墊圈套裝在曲軸軸頸上,然后用夾具將曲軸正時齒輪壓裝在曲軸軸頸上。
(27)用12毫米扳手旋緊帶有墊圈的螺栓,將潤滑正時齒輪的油管緊固在氣缸體的前端面上?!?

(28)用銅錘將曲軸皮帶輪的平鍵,打入曲軸前端的鍵槽內,將擋油圈套裝在曲軸軸頸上。
(29)用沖頭將油封壓入正時齒輪室蓋上。在油封壓入前,把油封浸在機油50%和煤油50%的混合劑內,加熱45~55°C保持5~7分鐘,使油浸入油封中。然后在油封座的表面上,涂一層薄紅丹漆或蟲漆,以防漏油。
(30)將帶有加強板的正時齒輪室蓋裝在曲軸上的專用心棒,把正時齒輪室蓋的中心定位,然后用12毫米扳手,按對角均勻地旋緊正時齒輪室蓋上帶有彈簧墊圈的螺母和緊固螺栓。
(31)按照氣缸來選配活塞環,將同尺寸的活塞環裝在氣缸內,用~毫米的厚薄規測量活塞環的開口間隙。如果活塞環的開口間隙過小,則用細平銼去一些金屬。如開口間隙過大,則須另換新活塞環配修。如在裝配時無同尺寸的活塞環時,可用直徑不大于毫米的加大尺寸裝用,但在其開口處,仍須銼去一些金屬,使留有~毫米的開口間隙。
(32)按照氣缸體號碼,從盛器內取出活塞連桿組總成,將選配好的活塞環裝在活塞環槽內,
(33)當活塞連桿組總成裝在曲軸連桿軸頸上時,應用銅錘輕輕打下連桿蓋,使與連桿端面相密合,然后用15毫米扳手以6.8~7.5公斤.米的扭力矩旋緊螺母,最后用手鉗裝上開口銷。
(34)用相等搖手柄的杠桿臂長得專用桿(約200毫米長)來扳動飛輪,使曲軸應均勻地轉動。
(35)將第一氣缸內的活塞轉到工作行程開始(即活塞在上止點,進、排氣門都關閉)。曲軸皮帶輪上的刻槽與正式齒輪室蓋上的箭頭應相互對準。然后轉動機油泵軸,使軸端與分電器接合的橫銷槽的軸線與通過機油泵體上的進油孔成傾斜位置,如圖141所示。再將機油泵襯墊和機油泵裝在氣缸體上,用14毫米扳手旋緊帶有彈簧墊圈的緊固螺栓。機油泵軸上的驅動齒輪與凸輪軸上齒輪之間的咬合間隙為~毫米。
(36)將機油集濾器總成的吸油管旋裝在氣缸體的進油口螺孔上,使機油集濾器在下曲軸箱的中央位置,且機油集濾器上部位置與氣缸體下端面的距離為110~112毫米,如圖142所示。然后再用24毫米扳手,將吸油管上的鎖緊螺母旋緊在氣缸體的下端面上。
(37)將氣缸體翻轉180°,使氣缸體的上端面向上,用潔布擦抹氣缸體上端面和螺孔,在螺孔內涂以少許AK-20硝基膠,再用偏心扳手把氣缸蓋緊固螺柱旋緊在氣缸體螺孔內。然后把氣缸蓋襯墊涂上一層潤滑脂與氣缸體上端面上。安裝時,應將氣缸蓋襯墊卷邊的一面朝向氣缸體的上端面。在每個氣缸內加注20克機油,再將氣缸蓋裝上,最后裝上平墊圈和螺母,用17毫米的扭力扳手以6.7~7.2公斤.米的扭力矩,按次序將螺栓均勻地分兩次擰緊,并用木塞子將火花塞孔堵住。
(38)用偏心扳手將氣缸蓋上的出水管緊固螺柱旋緊,將出水管襯墊涂以一層潤滑脂于氣缸蓋上。再將節溫器放在氣缸蓋出水口上,然后裝上出水管,用14毫米扳手旋上緊固螺母。
(39)將分水管從氣缸體前端孔中插入,再將水泵襯墊上涂以一層潤滑脂,放在氣缸體前端面上,然后裝上水泵總成,用14毫米扳手,將帶有彈簧墊圈的緊固螺栓旋緊。
(40)用潔布將安裝進氣歧管和排氣歧管的氣缸體側面擦凈,再用偏心扳手將進、排氣歧管的緊固螺栓旋裝氣缸體上,然后把進、排氣歧管墊放在氣缸體側面上。安裝時,將卷邊的一面朝向氣缸體的側面。再裝上進、排氣歧管總成以及平墊圈,最后用14毫米扳手,將銅螺母均勻地分兩次裝緊。
(41)用14毫米扳手,將放水閥旋緊在氣缸體上。
(42)同銅錘輕輕地將曲軸皮帶輪輪轂壓裝在曲軸軸頸上,直到頂住曲軸正時齒輪為止。曲軸皮帶輪輪轂端面應比曲軸軸頸端面最少高出0.5毫米,這樣才可以使曲軸的起動爪將其拉緊。
(43)先裝上鎖緊墊圈,隨后將起動爪用16毫米扳手旋緊在曲軸前端面上,并將鎖緊墊圈翻邊,防止起動爪在工作過程中松動。
(44)用潔布將氣缸體上裝機油粗濾清器的凸緣面擦凈,把機油粗濾清器襯墊上涂以一層潤滑脂,放在氣缸體的機油粗濾清器凸緣上。然后將機油粗濾清器裝上,用14毫米扳手,將帶有彈簧墊圈的緊固螺栓旋緊。
(45)用小錘將機油量油尺接管打壓在氣缸體孔內,直到頂住氣缸體的止口處為止。
(46)同銅錘將加機油管打入氣缸體的管孔內,并用12毫米扳手旋上緊固螺栓,將加油管緊固在支架上。
(47)用潔布將進氣歧管與化油器連接的凸緣面擦凈,再用14毫米扳手,將化油器緊固螺柱擰緊在進氣歧管的凸緣上。再將化油器襯墊和化油器裝上。然后用17毫米扳手,將化油器緊固螺栓擰緊。
(48)將空氣濾清器套裝在化油器的凸緣上,用蝶形螺母將空氣濾清器緊固在化油器上。
(49)取下火花塞孔上的木塞子,并在每個氣缸內加注10~15克機油,然后裝上帶有銅墊圈的火花塞,用專用套筒擰緊火花塞。裝上火花塞前,應將火花塞電極間的間隙調整為0.6~0.7毫米。
(50)將分電器安裝在氣缸體上,并使分電器軸的扁平端嵌入機油泵軸槽內。然后用起子將分電器緊固螺栓連同彈簧墊圈和平墊圈擰緊在氣缸體上。
(51)調整點火次序和間隙的步驟:
1)打開分電器蓋,調整分電器斷電觸點的間隙為~毫米。
2)擰下第一氣缸上的火花塞。
3)用手指或紙片放在第一氣缸的火花塞孔上,并用搖手柄將曲軸慢慢轉動,直到手指開始感有壓縮的力或紙片剛被吹起時,即第一氣缸的壓縮行程開始。
4)在第一氣缸壓縮行程開始時,應小心緩慢地轉動曲軸,并察看曲軸皮帶輪上的凹槽應與正時齒輪室蓋上的指針對準。
5)使分電器上的轉子(即分電頭)與分電器蓋上第一氣缸的電極相接觸。
6)擰松分電器緊固螺栓,按順時針方向轉動分電器殼,使斷電觸點完全閉合為止。
7)拔下分電器蓋上的中央總高壓線,放在距氣缸體處1~2毫米處,打開點火開關,并輕輕將分電器向逆時針方向轉動,使斷電觸點張開,此時總高壓線端就產生火花。
8)固定分電器殼,裝上分電器蓋和真空調節器接管。
9)從第一氣缸開始,按順時針方向以1-5-3-6-2-4次序,將分電器通到火花塞上的高壓線裝上。
(52)用潔布將氣缸體上裝汽油泵的凸緣擦凈,然后裝上汽油泵襯墊和汽油泵,用起子將帶有彈簧墊圈的緊固螺栓旋緊。
(53)用17毫米扳手把汽油泵與化油器的汽油罐旋緊在油管接頭上。
(54)用17毫米扳手將帶有彈簧墊圈的發電機支架緊固螺栓旋緊在氣缸體上,然后將發電機裝上,用緊固螺栓與支架連接,再用14毫米扳手,把帶有平墊圈的螺母旋緊在緊固螺栓上,最后用手鉗裝上開口銷。
(55)用12毫米扳手帶有平墊圈和彈簧墊圈的發電機調整板裝在水泵殼螺孔上,使調整板與水泵殼相連接。然后用12毫米扳手把緊固螺栓旋緊在發電機蓋的螺孔內。
(56)用12毫米扳手將帶有彈簧墊圈的風扇緊固螺栓旋緊在風扇皮帶輪的輪轂上。
(57)將風扇皮帶套裝在皮帶輪上。檢查風扇皮帶的松緊度,是用大拇指的力壓在風扇皮帶輪與發電機帶輪之間的皮帶輪上,使下彎度為10~15毫米。
(58)將起動機安裝在飛輪殼上,用19毫米扳手將帶有彈簧墊圈的緊固螺栓旋緊在飛輪殼上。
(59)將發動機裝在試驗臺上,進行冷磨合和熱磨合。其磨合轉速、時間和負荷關系如表33所示?!?

在冷磨合與熱磨合過程中,可以分別采用不同粘度的機油或機械來進行。如采用高粘度的機油,則一般是用石油標準6號的車用機油。如采用低粘度的機械油,則一般是用20號或30號機械油。
在磨合過程中,發動機機油盤內的機油溫度,應保持在70~80°C范圍內。從發動機水套內排出的水溫。應保持在70~90°C范圍內。
當發動機曲軸每分鐘1000轉時,其潤滑系統中的機油壓力,應不小于1公斤/厘米2。